【狮说新语】市场最近“燃”起来了?微调后接下来怎么办?


新年伊始A股迎来了开门红,1月的第一周上证指数涨2.21%,万得全A涨2.91%,创业板指涨3.21%,绝大多数行业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同时,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市场日均成交额逐步回升,投资者交易情绪呈现回暖态势。

不过由于今天市场微跌,“春季行情”难道只是“昙花一现”?接下来市场会如何演绎?

大家不免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今天就让小诺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解答大家心中的疑虑。

市场怎么突然“燃”起来了?

一、“阳达峰”或许已经出现

周末小诺出门晒了晒太阳,大街上人头攒动,人们热闹地采购着年货,让人觉得疫情的阴霾在逐渐消散,烟火气重回人间。

从数据上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海通证券(8.750, -0.05, -0.57%)分析了百度搜索指数,发现居民对疫情的关注度有所下降,1月6日全国疫情搜索指数较2022年12月21日回落了87.2%,健康问诊指数同期回落74.2%。

分地区看,截至1月6日,各城市疫情搜索指数均已回落,其中京津冀、部分华中等疫情发展相对较早时城市搜索指数已回落至峰值的10%以下,而感染进程较慢的海南、福建等地搜索指数也回落至50%以下。

从城市内部交通看,民众出行意愿回升,截至2023年1月5日,百城拥堵延时指数已从2022年12月24的1.32回升至1.5。

分地区看,大部分城市的市内交通均在逐渐修复,例如北京和上海,本轮疫情开始较早的北京地铁客运量延续回升态势,疫情开始较晚的上海地铁客运量也从12月27日开启修复。当前北京和上海地铁客运量已修复至19年同期的51.2%、49.8%。

从城际交通看,反映全国跨城市流动的百度地图迁徙指数从22年12月27日起持续回升,当前已超过21和22年同期水平。

无论是从我们的切身体会,还是数据的直观体现,都能感受到全国“阳达峰”可能已经到达并且在逐渐过去。

为什么“阳达峰”这么值得关注呢?

对于现阶段的市场而言,疫后复苏是最核心的矛盾,受到最多关注。

疫后复苏的先决条件就是人流量和消费场景的恢复,新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陆续“阳达峰”,出现线下交通和消费复苏的迹象。

这说明经济基本面的修复正在开启,经济复苏预期增强。

二、稳增长政策落地力度加强

此前我们提到过,稳增长政策的具体落地力度也是接下来值得重点关注的关键要素之一。

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作为2023年几项重点工作的首位;近期各部委在部署2023年工作时也聚焦扩大消费、保障民生、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等重点领域。

特别是近期地产政策再度迎来加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这次将去年9月提出的阶段性政策调整为长效机制,受益城市将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鉴于房地产发挥扩大内需重要抓手的作用,为积极响应促进住房消费,各地方层面的地产需求侧政策都有所松动。

地产政策利好不断,地产行业基本面出现回暖的迹象,更重要的是,这也说明稳增长政策的具体落地力度开始得到验证。

使得市场对未来全方位的稳增长政策又增添了一份信心。

“开门红”可持续吗?

未来市场会如何演绎呢?这种“开门红”有可能持续吗?

小诺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经济修复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经济数据修复仍需时间,之前基本面修复的最大压力来自于疫情,随着疫情影响力的降低,人们的出行和消费场景正在不断恢复,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将回归正常。

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经济增长有望走向实质性复苏。

从经济周期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也正从衰退后期走向复苏早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基本面的修复未来可期,不会只是一时的。

从市场角度来看,虽然很难直接判断是否未来市场会持续上涨但是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先想一想市场会不会突然就转头向下呢?其实概率也不是很大。

海通证券在年度策略《旭日初升——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展望-20221203》中指出, 对比过去5轮牛熊周期,去年4月末和10月末A股的估值、风险溢价、股债收益比、破净率等指标均已处于较低区域:

对于当前时点,海通证券从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多个维度分析,当前市场已进入牛市初期的向上通道。

这意味着即使不知道市场未来什么时候向上,但是至少把“向上”和“向下”面临的阻力对比来看,向上的阻力较小。

还没准备好怎么办?

小诺觉得,站在当前时点,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的基金,这个小诺就不详细展开了;

第二,自去年11月末以来,市场“行业轮动”明显,甚至被戏称为“电风扇”行情。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也聊到过,未来静态的“躺平”配置很可能很难“一招鲜、吃遍天”了。

就像去年年底至今,先是偏大盘价值风格(消费、金融)品种领涨,近两周成长与中小盘风格弹性再度归来。

针对这个现象,中信建投(24.180, -0.53, -2.14%)认为,表面原因似乎是投资者始终在与政策预期催化最息息相关的方向交易,但本质在于当下的市场依旧以存量博弈为主,后续增量资金入场与否是核心观察变量,否则风格的加速轮动仍然会是主旋律。

因此,也要重点关注市场风格的轮动,以免被“诱多”,或是出现“满仓踏空”的情况。

参考资料:

1、海通证券,开门红点燃春季行情,吴信坤、杨锦、刘颖、荀玉根,股市荀策,2023-01-08

2、中信建投,春季行情方兴未艾,陈果、夏凡捷等,陈果A股策略,2023-01-08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11/doc-imxzvqme2150697.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