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回顾(2022.11.14-2022.11.18)
市场回顾
上周上证指数收于3097.24 点,上涨0.32%;深证综指收于2029.32 点,上涨0.56%;沪深300指数(3756.160, -12.97, -0.34%)(3756.3495, -12.78, -0.34%)收于3801.57 点,上涨0.35%;两市股票累计成交4.96 万亿元,日均成交量较上周上涨1.17%。
行业表现回顾
上周表现最好的板块依次是医药、传媒、计算机,表现最差的依次是煤炭、有色金属、汽车;过去4周涨幅最大的依次是传媒、计算机、餐饮旅游,表现最差的依次是煤炭、农林牧渔、电力及公用事业。
国泰旗下产品业绩回顾
未来A股市场展望
近期主要权重指数进入击球区,海内外压制因素渐成变化,可关注市场配置机会。我们此前一直强调四季度在股债高性价比上,A股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回顾三季度下跌时,市场在地产压力、疫情影响、海外加息、国际关系等因素压制下极度风险厌恶。10月中旬以来,国内外极度悲观预期边际得到改善,但尚处在博弈阶段。11月开始,悲观预期的改善则得到了实质确认。国内“第二支箭”改善房地产企业融资,疫情优化防控二十条减小疫情对经济的干扰,美国CPI数据全面低于预期,美联储放缓加息初步具备基本面基础。
但同时也要注意,长期风险压制因素的转变并不会一蹴而就,经济和盈利基本面企稳修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球库存周期仍处于去库过程中,冬春时节疫情仍有高发的风险。综上来看,我们仍然建议规避与全球宏观周期等相关度高的方向,可关注前期受海内外风险因素压制最大、利率敏感、同时中短期在景气度上具备确定性的资产。我们目前关注:1)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包括短期地产和防疫政策优化,长期国家大安全部署,关注地产后周期、医疗基建、信创。2)前期受海内外风险压制严重,近期可以受益于风险偏好修复的,关注港股中的零售、互联网。3)推荐黄金板块作为美元信用下降的对冲。
未来债券市场展望
上周债市大幅调整,原因可以总结为资金面预期转向、防疫政策优化与稳地产政策加码,同时债基赎回引发正反馈,导致债市呈现大幅震荡。众多债市指数如万得中长期债券基金指数、中债信用债指数与中债总财富指数等创2021年以来最大回撤。具体而言,受周末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16条支持房地产措施的影响,债市周一开盘大跌,叠加资金面收紧和存单利率上行的冲击,债市情绪进一步转弱,当天十年国债活跃券大幅上行10.15bp。周二,央行开展了8500亿MLF操作,但如加上PSL和再贷款,央行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量超过了1万亿元的MLF到期量。当天债市情绪有所修复,十年国债活跃券下行2.4bp。周三,资金面紧张叠加赎回潮加剧,债市再度调整,当天十年国债活跃券上行1.5bp。周四,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呵护流动性,资金利率下行,债市情绪出现修复,当天十年国债活跃券下行4.25bp。周五,资金和存单利率出现回落,但长端有所调整,当天十年国债活跃券上行4.25bp。全周十年国债活跃券220019累计上行9.25 bp,十年国开活跃券220215累计上行7.55bp。
过去一周市场大幅波动,主因为市场预期反转,债市大跌导致投资人赎回理财,理财赎回基金,基金被动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跌后刺激更多投资人赎回。上述正反馈链条严重冲击各类资产,使得价格偏离合理定价。根据上周人民银行逆回购大量投放、资金利率转松以及转债溢价率回归正常,我们判断赎回潮冲击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回顾历史,每次机构负债端冲击都会带来较好的配置机会,如2020年永煤事件以及今年2、3月的理财赎回潮。本次也不例外,部分债券收益率已经到达一年高点,能够满足配置型机构的要求。曲线熊平后高等级信用和利率的中短端性价比都较高,3年利率债将受益于摊余债基重新开放。
未来黄金市场展望
截止至上周五(11月18日),伦敦现货黄金报收1,750.40美元/盎司,上周累计下跌20.8美元/盎司,跌幅1.17%;上周金价持续震荡,最高上行至1,778.89美元/盎司,最低下探至1,750.40美元/盎司。回顾上周以来海外主要市场动态:周中波兰导弹爆炸事件使得黄金走高;但随着联储官员齐发声,称加息逐渐放缓但远未到停止之时,黄金周五承压收跌。总体看经济下行趋势比较确定,对贵金属构成一定利好;长期仍需继续观察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及地缘政治局势发展,警惕通胀反复、美联储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上周周中受波兰导弹爆炸事件影响,黄金走高;但随着联储官员齐发声称逐渐放缓加息但远未到停止之时,黄金周五承压收跌。目前市场对于美联储转向拐点和节奏难以形成一致预期,加息对金价的压制与地缘冲突带来的风险偏好支撑相交织,金价走势趋于震荡,仍具有不确定性。但经济下行趋势及加息放缓也较为确定,对贵金属依然构成一定利好。虽然美联储可能根据市场预期及实际经济数据调整加息放缓的步伐,可能再放“鹰声”以巩固抑制通胀的成果,从而导致金价波动;但下一个风险点出现之前,美元以及实际利率上行空间有限,贵金属有望较此前获得边际反弹动能,贵金属价格大周期的拐点或已显现;此外欧洲经济衰退、俄乌冲突等风险事件也对黄金价格有一定支撑,但长期仍需继续观察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及地缘政治局势发展,警惕通胀反复、美联储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未来海外市场展望
上周海外市场大事件:联储官员齐发声,逐渐放缓加息但远未到停止之时。G20习拜面对面会晤,中美关系现破冰迹象。中欧关系再添改善迹象,多国寻求中美平衡立场。英国公布增税减支计划,富人、能源公司受波及。
上周海外各资产表现:股市方面,美股下跌,港股大涨。美股标普、纳斯达克、道琼斯分别下跌0.7%、1.2%、0.0%。美联储官员围绕加息的言论影响了市场情绪,虽然鸽派官员强化了逐渐放缓加息的可能性,但鹰派官员坚持通胀未见明确拐点,且表示本轮利率中枢高点或高于市场预期的5%。港股恒生指数、国企指数、科技指数分别大涨3.8%、4.4%、7.2%,外部政治环境的边际转暖形成了良好的情绪支撑,地产融资端政策继续加码,互联网游戏行业发展获得官媒支持,龙头游戏公司获版号。十二大恒生一级行业除原材料(-1.0%)和能源(-1.5%)外均上涨,资讯科技(+8.5%)、医疗保健(+7.1%)和地产建筑(+4.5%)领涨。南下资金本周净流入29亿元,较上周继续回落。债市方面,10Y美债利率回升。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1.6bp至3.83%。市场有关美联储转向的乐观预期再次受到冲击,根据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12月加息75bp的概率从0%小幅回升至8%,23年加息高点再度回升至5.1%,23年末利率从4.4%抬升至4.7%。期限利差倒挂加深,2Y-10Y利差倒挂进一步扩大至71.0bp,3M-10年利差倒挂扩大至42.3bp。汇市方面,美元上涨。美元指数上涨0.5%至107.0,交易员重新评估美国货币政策路径。美元对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报7.128和7.125。大宗方面,黄金下挫,原油大跌。COMEX黄金下跌1.3%至1752.0,美元、美债实际利率回升利空金价。WTI原油重挫9.7%至80.3美元,国内疫情和海外紧缩预期升温之下,需求预期继续下挫。随着冬季交割的原油需求下滑,实物原油市场恶化也令价格承压。
本周海外关注事项:
– 美联储将公布11月会议纪要,美国周四感恩节假期休市。欧盟能源部长将在布鲁塞尔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的措施包括可能对天然气价格设置上限。同时,欧洲各大经济体PMI也将备受关注。中国周一将宣布LPR利率,市场预期维持不变。
一周要闻回顾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防止“一封了之”,也要防“一放了之”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发布已近一周,如何落实“二十条”以及落实其中具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17日下午召开“不折不扣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新闻发布会对此做出回应。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要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既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防止“一封了之”,又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防止“一放了之”,保障好二十条措施不折不扣落地落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针对“二十条”中优化力度较大的几条措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首先明确,今后在国内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只有密接人员才会集中隔离。他特别指出,个别地方出现将密接的密接直接判定为密接,是没有必要的提级管控。此外,“二十条”发布后,常态化核酸政策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做到应检尽检,确保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不得随意不检、漏检,也不能擅自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发生本土疫情后,如果当地疫情仅有零星的感染者,传播链条清晰,在没有社区传播风险时,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详见:《疾控官员解读防疫二十条调整原因 广州北京已开始响应》)在此背景下,有记者提出,当前已有部分地区减少了核酸检测点,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多地出现老百姓(41.240, 0.26, 0.63%)排长队做核酸的情况。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回应称,核酸检测点的布局,事实上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一种安排,是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和应检尽检的安排。除了优化采样点布局、公布采样点信息、合理安排采样时间等要求之外,各地还应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的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的需求。对于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仍应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值得注意的是,“二十条”要求跨省的流动人员仍需进行“落地检”。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认为,“落地检”措施是在当前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全国本土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推行的,可有效防范流动人员在旅途辗转中可能被感染等诸多不确定风险,并不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要求相悖,”这一段时间这种防控成效不胜枚举“,她说。
风险提示
周刊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购买过程中应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资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靖蕾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h/2022-11-22/doc-imqmmthc55181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