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产配置和基金选择的难度显著加大。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带着随经验累积而持续迭代进化后的投资理念与框架,兴业基金研究部权益研究总监邹慧又一次和中国证券报记者展开对话。
邹慧是一位市场少有的拥有18年投研经验的逆向选股专家。邹慧表示,稳增长措施陆续出台,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信号有利于稳定各方预期。“市场永远充满中短期的不确定性,但我们更应看到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长期确定性。”他说。
逆向选股 厚积薄发
邹慧是复旦大学金融学硕士,入行以来先后任职多家券商,包括东方证券(8.610, -0.06, -0.69%)、长江证券(5.540, 0.01, 0.18%)、浙商证券(10.440, -0.01, -0.10%)、湘财证券等,专注并深耕于权益投研。曾担任七年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六年首席策略分析师,这些投研经历不仅打通了邹慧全产业链的研究思维,更让他成为挖掘细分赛道中“隐形冠军”的高手。
历经熊牛转换,邹慧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投资框架——自上而下的宏观视野决定配置方向,自下而上的深度挖掘挑选优质个股,在挑选公司的过程中遵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大胆”与“小心”这对看似矛盾的关键词始终贯穿于邹慧的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中。“大胆”是指邹慧敢于用“逆向”思维“不走寻常路”,而“小心”是指邹慧始终用科学理性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指导着自己的投资行为。
“逆向”思维是邹慧投资的一大法宝。“‘逆向’思维往往可以让我尽量规避拥挤的赛道。”邹慧直言,自己会从长周期视角审视公司的投资价值,着重考量安全边际较高、业绩拐点临近的标的,规避交易过于拥挤的公司。
“逆向”思维让邹慧敢于大胆假设,但他也坦言,自己在后续的求证过程中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尤其是在行业遴选和个股甄别时。邹慧介绍,自己在选择行业时,会自上而下做大趋势判断,结合自身的“能力圈”,把握经济转型机会,聚焦高景气行业中的优质公司。而在筛选个股时,他的眼光近乎“挑剔”。“盈利、估值、管理层、公司自身财报等,这些数据和信息都是我会去反复验证和考量的。”邹慧说道。
“小心”这一关键词体现在邹慧对投资组合的整体把控中。“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不会将资金过度集中在某一赛道,我更希望能够做到在多个赛道实现均衡配置。”邹慧表示,自己将通过适度均衡行业配置和精细化遴选个股来积极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重点关注四大主线
经过长期观察跟踪和市场研判,邹慧后续将重点关注四大主线:一是资源品板块;二是高景气成长板块;三是部分消费类板块,如化妆品、快递及出行链公司;四是医疗板块。
在资源品方面,邹慧主要聚焦原油和煤炭两大领域。“目前主体能源公司的核心逻辑在于供给端的收缩,而长时间的供求矛盾保证盈利的稳定性,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不错的选择。”邹慧认为,进入四季度,随着冬季消费高峰到来对需求的提振,原油、煤炭需求端将有明显改善。
在高景气成长方面,光伏、海上风电、国防军工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将会成为邹慧持续跟踪的重点。对于光伏,邹慧认为,随着四季度硅料产能的释放,产业链供给瓶颈解除,有望迎来国内地面电站装机需求的全面爆发。海上风电是邹慧重点看好的领域,“按照今年的招标节奏和规划,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装机增速将会非常高,我将充分挖掘其中技术进步以及存在竞争壁垒的环节,进行结构性配置。”邹慧介绍道。
对于国防军工板块,邹慧认为,从中报业绩披露的情况来看,该板块上半年业绩平稳增长,景气度延续,同时因为国企改革和地缘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配置性价比将持续凸显。对于半导体设备,尽管从行业基本面角度看,板块见底可能还需等待,但已经可以适度关注。
在消费品方面,化妆品、快递业和出行链公司是邹慧关注的重点。“我们判断消费场景的修复预期将进一步提升,同时经过两年的估值消化,这些消费类公司的估值性价比开始显现,另外从供给端来看,诸如化妆品、快递等板块的竞争格局也在逐渐优化。”邹慧说。
在邹慧看来,尽管年初以来各类风险因素对A股市场的冲击客观存在,但总体影响可控,市场长期稳步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各种‘稳增长’措施陆续出台,物流和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势正在有序有力恢复,房地产、平台经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信号均有利于稳定各方面预期,经济整体正在逐渐恢复过程中。”邹慧表示,产业转型与升级仍在进行中,新兴产业占比不断抬升,立足于充裕的流动性和极低的估值水平,可以对未来市场更加乐观。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2-11-23/doc-imqqsmrp7271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