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单利率反直觉上行的微观机制


校对:方杰锋

引子

最近一年期存单利率快速上行,给债券市场制造了一定的波动。

在《是谁打响了资金面收紧的第一枪?》一文中,我们给了一个解释:防疫20条+地产16条导致居民经济预期大幅改善,进一步使得存款活化,最后,导致货币乘数坍塌。

非银机构面临十分大的赎回压力。

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在货币乘数坍塌的过程中存单利率的大幅上行?

2、背后的联动机制是什么?

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探究这个微观机制。

流动性比率约束的简单情形

我们的分析起点是商业银行的一个核心指标——流动性比率(LR),它的定义是流动性资产除以流动性负债,监管要求这个指标不低于25%

我们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只有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两个部门,

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为M,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做资产负债表交换,工具是贷款L和活期存款C:

1、实体经济获得流动性——C;

2、金融机构获得高收益资产——L;

根据定义,LR=M/C,这个比率应该大于法定比率μ=25%。

这是初始情形,也是最简单的情形。

引入非银机构放松约束

现在银行觉得这个约束太紧,想要提高自己的资金使用效率。于是,他想降低流动性负债的规模,譬如,大于一个月的负债就不在这个范围内。

因此,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客户存定期存款。但是,现在存款利率太低了,提高存款利率又有各种约束

有没有办法绕开这个约束呢?还是有的,引入一个非银机构,具体结构图如下:

这时候金融机构只要说服客户持有一定比率的非银负债N,之前客户可是全部持有活期存款。

这时候形成了一个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交换:

1、实体经济获得流动性——C+N;

2、金融机构获得高收益资产——L;

3、金融机构之间有个再分配工具K;

中间商的增加,带来了两个好处:

1、银行的一部分负债变同业存单了,期限够长就不算流动性负债;

2、非银负债可以给客户较高利率;

在这个体系里,流动性偏好就变成一个极其关键的变量,如果客户全部要活期存款,非银就不会有这个业务;只有客户的流动性偏好δ小于1,这个业务才有存在的空间。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两个因素促使了流动性偏好一降再降:

1、经济很差,没必要拿那么多活期;

2、定期存款利率在下行;

流动性偏好和法定流动性比率的冲突

如下图所示,引入非银机构之后我们可以推导出新的LR不等式,

这个不等式有两个不等号:

1、第一个不等号意味着新的体系也是合规的;

2、第二个不等号意味着【引入非银是有意义的】,让所有的N回表,LR指标会爆表;

这一次形成紧约束的是第二个不等号,我们把流动性偏好代入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最终的不等式。

随着δ的上升,不等式越来越紧,最后就出幺蛾子了。所以,我们就找到了存单利率快速上行的微观机制:流动性偏好δ快速上行,冲击到了法定流动性比率μ

结束语

最近,不少同业有这样的困惑,银行间隔夜利率加权都掉到1%了,但是,存单利率却下不来。

事实上,他们是弄错了约束方程,

当准备金约束方程出问题了,才会导致资金利率上行,也会导致存单利率上行;

当流动性比率方程出问题了,会导致存单利率上行,不会导致资金利率上行。

搞清楚是哪个方程出问题了,很重要。说穿了,很简单;不仔细推导清楚,老是觉得反直觉。

根据这个两个方程,对未来短端收益率曲线的预测是:陡峭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2-11-23/doc-imqmmthc5704392.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