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提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等新内容。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权益投研一体化总监曾鹏与中信建投(24.750, 0.07, 0.28%)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黎韬扬一起探讨二十大之后国防军工行业的新局面,以及未来军工行业的投资机遇。
曾鹏:二十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的描述跟过去相比,有哪些不同?
黎韬扬:二十大报告和国防、军队建设相关的章节有两章,党代会第一次把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第一次整体提出来,证明安全正在成为非常重要的发力方向,也是新一届中央和政府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领域。说到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可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更优先。
第一,自2014年军改以来,军队战斗力包括体制机制、装备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继续巩固过去10年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成果,未来要朝着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去努力。
第三,关于近期目标,确保如期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曾鹏: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强军的梦想,应如何衡量这个标准?
黎韬扬:建军百年的奋斗目标我理解是两个方面,第一,装备建设,先进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要达到世界第一梯队的水平;第二,信息化和智能化趋势背景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曾鹏:二十大报告里面把“安全”作为单独章节来讲述,投资者比较关心未来投资相关的比如包括装备、信息化等,从军工行业投资关注的会是哪些点?
黎韬扬:二十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里面有几个思路:
第一,巩固过去10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改革的成果。一手抓装备建设,另一方面更加倾向于实战,也就是说所有的装备建设体制改革、后勤保障,都是为了打赢未来可能面临的局部战争。特别是现在作战样式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
投资机会的分析无论是海军、空军、信息化,还是导弹、发动机,实际上围绕的点就是这两点,一是新的装备发展,二是实战化的训练。
军改之后重塑的需求影响深远,它在2014年之后影响了军工产业。军队现在的需求实际上是市场化的。
围绕这3个实战化备战的背景下的需求,最后供给侧开始进行市场化的变革,包括均衡生产、大单采购、阶梯式降价。总之,军改先重塑了需求,再重塑了供给。我们站在了新时代新的起点上,按照二十大报告提出包括打造具有战略威慑力的作战体系,加快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建设,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比重、统筹网络信息体系运用等,沿着10年打下的基础,再沿着这4个方向就能找到投资领域。
曾鹏:巩固过去10年的改革成果,同时加速向战斗力转化,这是二十大报告里面所提到的。其实就是刚才您提到的重塑需求、重塑供给,过去以研发为主、小批量生产,现在重塑需求开始大批量新式装备的列装,同时供给端要跟上,进入量的大幅度扩张阶段。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就是机会。
黎韬扬:是的,需求变化在供给端的重塑非常明显。现在为了应对强度越来越大的实战化训练和备战的需求,必须引入大规模工业化的标准化、低成本、通用化的生产方式,所以均衡生产成为通用的方式。
二十大报告里面提到把所有的关键因素加速向战斗力转化,供需两端的变化就是如此,装备要在性能、数量、成本、性价比上、产业链强壮程度达到第一梯队水准,才能形成有效且持续的战斗力。
曾鹏:总结为关键词就是“加速向战斗力转化”,从需求端、供给端来讲,未来大的需求和供应大的机会已来。这对投资是有直接的帮助和指导意义,进一步来讲,如果按照需求力度来排序,如何去找到细分行业投资最好的机会方向,哪些细分子行业的需求爆发力度是最大的,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黎韬扬:各个军种在作战需求快速变化的过程中的投入是此消彼长的。比如过去是陆军为主,军改之后是多军种,甚至是一些新型军种的投入加大。我们过去研究的核心点是5个细分领域,先进战机产业链,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海军产业链,航天导弹产业链,信息化产业链,主要是围绕这5个产业链展开。
二十大报告在装备建设里面未来提到要加速发展的4个领域,可以找到很多更细分的点,例如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战略威慑”是指对敌人有强大威慑能力的装备,包括像三位一体的核打击或者核反击能力,美俄走在了全球的前列,我们相对比较落后。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打造战略威慑力量未来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强。
曾鹏:刚提到三位一体整体的核打击能力是体系性建设,不是简单的核武器。在未来来看这是威慑力,看得到的产业趋势方向还是比较确认的,那具体包含哪些呢。
黎韬扬:我们以美国为例,像美国的三位一体比如说空机的B2远程轰炸机,B1B战略轰炸机、B52战略轰炸机,有2型是非隐身飞机,有1型是隐身飞机,都具备洲际飞行能力。
海基装备在三位一体威慑力量里面生存能力最强,美俄两个超级大国都在不断加大水下的战略核潜艇,包括配套的攻击核潜艇建设。有巨大战略威慑力的装备在未来大国博弈之中的地位非常高。
陆基装备中,俄罗斯发展了大量机动式的洲际弹道导弹,号称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很难拦截,而且迭代速度非常快。看看五常的另外4个国家威慑力量的打造,就能看到未来应该如何对标。
曾鹏:未来国家要启动一批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的装备武器。大家可以去对标美国,然后去测算一下产业空间,我们这里也就只能点到为止了。除了核打击能力的体系建设之外,还有哪些方向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黎韬扬:要加快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发展。俄乌战争个人理解是人类作战样式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演进的转折点。这个转变的持续时间不会低于30年,从现在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主要的军事强国围绕无人化、智能化的作战体系、作战平台、作战理念、作战方式会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出来。
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时代已来临,二十大报告里面也提到要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力度,无人机的相关投资机会更明确。无人机的优势是消耗品,不像有人机是耐用品,军工一旦有消耗品逻辑,市场空间完全不一样。
曾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来海空一体的作战形式,天上都是无人机机群,通过数据传输把信息传递给水面上的无人舰艇,然后再引导大量蜂群式无人舰艇去攻击水面舰艇,这的确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值得重视。
未来无人化趋势越来越明确,投资首先看重趋势,尤其是军工的投资,如果商业模式好,产业趋势确定,那投资的过程可能就会不断超大家预期。刚提到无人装备是未来的产业趋势,那么现在有没有比较清晰的反制动无人机、无人艇的设备和相关的产业方向呢?
黎韬扬:我们最近一直在研究反无人机的作战体系,您刚才提到蜂群作战方式,传统拦截方式肯定无法抵御大规模集群式的攻击,所以现在产业链都在探讨如何既能够拦得下,还能够拦得好,拦得便宜。
目前有两种方式可能会成为趋势:第一种用无人机防无人机,比如用蜂群打蜂群。第二种用廉价导弹去打无人机。我讲都是现在的方式,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方式。比如激光武器、红外、电磁等等。这些未来可能都是机会。
曾鹏:刚才我们提到了核打击能力、装备无人化、智能化等,这次二十大报告里面还有哪些是新的提法。
黎韬扬:第三个是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比例,或者提高它的建设节奏,新域就是新的领域,比如说过去我们讲海陆空天,很多新的领域也开始需要军事力量博弈,比如网络空间、生物领域等,这些细分领域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感触。
比如外层空间“天”,俄罗斯和美国都成立了太空部队。未来基于空中以外“天”的争夺愈演愈烈。除了无人机、巡飞弹在俄乌战场大放异彩以外,还有马斯克的“星链”也大放异彩。“星链”的方式不仅会颠覆未来生活方式,作战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还有“网”这一块,网络空间已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美俄包括其它西方国家在网军建设也不遗余力。
另外还有一块“生”,生物领域的攻防,疫情的蔓延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压力很大,需要有防御能力。
新质就是一些新作战能力的新技术,颠覆性技术的使用,比如说刚才提到的电磁能武器,这种技术的出现其实是对于武器装备火力和动力的双重革命,能够作为海军舰船的动力系统,也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发射装置等,大概率也会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曾鹏:战争不再是过去简单的武器和火药之间的战争,科技战、贸易战、经济战、生物战等都是战争,形态在未来是多样化的。尤其是现代战争,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缺一不可。
黎韬扬:的确,任何装备脱离了健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体系都是没有战斗力的,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的网络作战体系搭建,这是未来投资者或者产业界的参与者要重点关注的。
网络化体系化的作战背后到底是什么?美国开始进行人工智能体系的建设,基于战场上多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自主作战决策或自主辅助作战决策。我们的作战体系亦需要矢志不渝,不断突破、甚至还应该做一些超前的探索。
曾鹏:没错,网络化体系之下,士兵在前面走,信息中台已明确告诉下一步在什么地方,非常清晰的知道战争的态势和未来的部队走向。跟过去相比这就是降维打击。
综合来看,强大战略威慑能力、无人机智能装备,包括新域、新质、网络化一体勾勒出了非常清晰的未来现代战争的格局。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h/2022-11-24/doc-imqqsmrp73669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