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被询问债市的留言刷了屏,很多小伙伴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波动——债券指数半个月急跌0.88%(Wind,2022/11/1-11/16,H11001.CSI)。
实际上债券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回暖,其中利率债已经率先反弹,以政金债指数为例,5天快速反弹0.48%(Wind,2022/11/17-11/23,930872.CSI)。
拉长时间看,政金债指数也表现不俗,今年以来上涨3.20%,近1年涨幅4.26%(Wind,截至2022/11/23),而永赢中债3-5政金债指数A同样优异,近1年净值增长率5.39%,同期业绩基准为0.78%。
数据来源:基金三季度报告,业绩比较基准为95%×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收益率+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余详见注1
利率债快速反弹,有什么魔力?
11月以来市场比较动荡,本轮风波背后的逻辑是疫情防控优化+房地产政策放松后,经济预期修复增强,动摇了债市;同时,短端资金面持续收敛,利率快速上行导致债市下跌,进一步引发赎回反馈。
不同于信用债,利率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信用风险较低,主要是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通过低买高卖获取收益。而且利率债流动性较好,不像信用债存在估值定价,因此不容易发生折价抛售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踩踏性赎回造成的净值损失。一旦市场情绪改善后,利率债反弹相对较快。
作为利率债的一种,政金债指数连涨5天,在这波债市震荡中快速反弹。政金债期限越长、票息越高,则指数的长期收益率就越可观,但波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3-5年政金债指数的风险收益水平在不同期限的政金债指数中属于中等水平。
Wind,2022/11/17-11/23。指数过往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现
永赢中债3-5年政金债就主要跟踪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的表现,是一只指数型基金。该指数当前共包含61只成分券(截至2022/10/31),这些底层资产的发行主体是政策性银行,信用违约风险相对较低,比较受到银行等大机构的配置青睐。
对于不愿意承担较大风险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投资政金债指数来平滑权益市场波动,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加优化平衡。
现在适合入场吗?
很多投资者可能想问,这是不是一时的反弹?我们认为,经历预期转向、赎回踩踏的非理性交易后,近期市场明显修复,在基本面实质改善前,修复行情有望延续。
从政策面看,11月22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次降准操作进一步夯实了货币政策的宽松基调未变。
从资金面看,近期已边际转松,在基本面实质改善前,资金利率大概率仍将在政策利率之下运行。
在此轮市场超调后,债券的投资性价比或进一步凸显。
以史为鉴,我们复盘过去债券市场大跌的情况,可以发现:近10年债券市场发生的几次较大幅度下跌,均迎来一波长时间的趋势性上涨。
Wind,2012/11/16-2022/11/16,指数过往涨跌幅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障
由于债券利率快速上行,当前债券价格已下跌至合理区间。对于负债端来源较稳定的刚性配置机构来说,投资性价比凸显。而永赢中债3-5年政金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成,受到“聪明钱”青睐(注2),而且因为政金债的信用风险低,适合大多数债基投资者。
注1:截至2022/9/30,业绩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永赢中债3-5年政金债指数A成立于2021-09-02,2022年上半年、近1年、成立以来业绩/比较基准表现为1.56%/ -0.75%、5.39%/0.78%、5.53%/0.45%。业绩比较基准为95%×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收益率+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基金经理吴玮管理时间为2021-09-02至今。
注2:截至2022/6/30,数据来源定期报告。永赢中债3-5年政金债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总份额比例为99.9930%。
本产品属于中低风险(R2)产品,风险等级高于货币市场基金,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稳健型(C2)及以上的投资者。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业绩指标不包括持有人交易基金的各项费用,计入费用后实际收益水平要低于所列数字。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2-11-24/doc-imqmmthc58714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