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系列报告投资机遇之六


大会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共生,加快绿色转型。大会报告对于新能源投资有哪些影响?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郭晓林与中信建投(24.880, 1.02, 4.27%)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朱玥老师详解大会里面关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机会。

郭晓林:大会报告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优化。交通运输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的优化,主要指哪些?

朱玥:针对新能源关联度更高的有两方面:一个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上新台阶,二是与之相配套的充电桩规划也要上台阶。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到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要达到20%,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10月份看到产销数据显示达28%。目前渗透率在25%左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充电桩技术也要有提升,根据此前规划,十四五末国家的充电桩保障能力要形成适度超前,布局更加均衡的充电桩基础设施的体系,满足2000万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目前测算电动车的保有量900万辆,公布桩的保有量大概是在350万辆到400万辆之间,车桩比大概是1:3,合理的范围可能要提升到1:2。随着车的保有量提升和车桩比的提升,到2025年充电桩的保有量应该要达到1500万到2000万个,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郭晓林:大会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步伐,逐渐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制度。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是指什么?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推动?

朱玥:碳排放没有官方数据,但据专家估算,在全国可能去年碳排放总量大概110亿吨,占到全球三分之一。中国以全球大概六分之一人口排放了三分之一的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需要努力把总量控制住、降下来。

第二,碳排放的强度,指单位GDP能耗或排放量。据权威机构的统计,目前中国碳排放强度按照美元来讲,大概是0.8千克一美元,基本上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4倍,巴西的4倍,略低于印度和俄罗斯。中国这几年已取得近20年的碳排放强度降幅,和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差不多。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在用电量结构当中,把新能源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把新能源占比提上来。

郭晓林:我国目前能源体系中,新能源发电的装机和发电量大概达到什么的水平?如果要达到国家新型能源体系的目标,行业大概还需要有多少增长?

朱玥:我国煤电占比比较高,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大概是2500GW左右,截止到今年9月份风电大概350GW,占比稍微超过14%。光伏大概是360GW,占比大概也是14多一点,这是装机占比。如果算发电量占比,比例更小一点,目前来讲以今年1到9月份为例,整体电厂总发电量大概是6.2万亿度电。其中发电累计的发电量大概是在5000亿度电左右,占9%不到。光伏大概是在1700或者1800亿度电左右,占2.8%,也就是说风电、光伏在发电量当中占比大概是在10%出头一点,装机量占比在20%左右。

所以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当中,主要考虑或者重要的关键指标是风电发电量占到多大的比例。我们预计应该是要达到50%以上,目前只有10%,占比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发电量要提升40个百分点,装机量可能远远不止40个百分点,所以预计可能装机量要达到70%以上。整体的新能源发展是比较快的。测算到相对比较高峰的时期,预计在2030年左右,风电新增装机会达到高峰,可能年均装机高点在400到450GW,可以满足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

郭晓林:前段时间很多地方出现缺电的情况,尤其是像夏季用电高峰,要确保能源安全,未来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新能源以外是否还是得去多建设一些火电,如果建设火电会不会影响碳达峰的节奏?

朱玥:夏季用电高峰缺电,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中国最近几年用电量增速非常快。第二,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执行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对于碳排放或者污染排放相对多的煤电做一些压减,煤电包括核电的投资等能量密度比较高的电源的投资力度下降比较多。

现在考虑到能源保供的安全,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要先立后破。火电的建设特别是火电的灵活性改造是为新能源的发展在继续加杠杆,经过改造之后可调节的火电在调节备用、保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新能源相辅相成,对碳中和有非常正向的促进作用。

郭晓林:前段时间欧洲也在提要重启火电,发展火电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新能源。因为光伏晚上不发电,风电有时风大,有时风小发电不稳定。火电大规模建设意味着后续新能源建设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报告提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在减碳方向上有哪些新技术值得关注?

朱玥:我们非常看好新能源的发展,特别是光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正处于光伏发展变革的关键节点上,今年以来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包括topcon、异质结,甚至BC类的技术产品应运而生。光伏最关键指标是两个,一是光电转化效率,二是成本。

新的技术还包括成本下降,光伏说到底是投资品,我们建光伏电站是要投资收益率。现在光伏风电得到很大的发展,还有很多的技术能够推进,成本下降。

现在已实现了新能源发电度电成本和煤电持平,甚至比煤电更低,我相信将来通过产业界的努力,也会实现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加上储能比传统能源更低,这样它的发展意义也会更大。

郭晓林:光伏最大的优点是即使到今天已达到平价,成本依然还在下降,效率还在提升,行业还具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我们去投资很关键的点。“双碳”目标很积极,给大家带来了远期需求大幅度增长的预期。很多人看到这两年光伏各个环节都大规模扩产,产能大幅度扩张,扩张之后市场开始有担心会不会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您觉得产业链是否已经出现了过剩的现象?这种过剩是全产业链过剩,还是会是结构性过剩?

朱玥:如郭总所说,过去3年时间行业跑步向前,需求扩张非常快,推动产能扩张非常快。整体上面来讲比如去年光伏硅料大概供170GW的组件生产,经过2年时间,明年可以供500GW以上的组件生产,产能投放速度非常快。整个上游扩产在价格非常高、利润非常厚的情况推动下,扩产跑的非常快,特别是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会集中释放,快于需求。我觉得上游大概率会从紧缺到宽松再到过剩,这是明年比较确定性的趋势。

第二,由于硅料不够,硅片产出也很紧缺。如果说明年硅料够,硅片会出现过剩的情况,电池目前还是比较紧缺的,光伏的电池,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面,是没有扩产的,这个行业非常有意思。我们看到有些行业,产能出清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光伏这个行业一年不扩产,迅速整个需求就把供给挤压给挤压的非常厉害,导致供不应求。所以我觉得电池现在当下的位置它是非常紧缺的,甚至在市场上面出现一片难求的情况,明年会有一些扩出来。整体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主产业链中相对比较平衡的环节,不会出现大面积过剩。

组件缓解目前看,要看有没有技术变化带来产品差异化。现在逐渐建立起一定的品牌和渠道的壁垒,对品牌这几年有一定的认知度。目前可以逐步看到topcon、异质结等相关的产品已出现了部分龙头企业领先的情况,后续还是非常看好,持续关注。

整体明年整个产业利润会逐步从上游往下游去转移,从硅料、硅片向电池组件转移,呈现出结构性发展的特点。

郭晓林:行业下游需求只要增长,产能扩张就会逐渐被消化,阶段性有供需过剩或者供给紧张,基本上只要向前走就问题不大。如果行业完全停滞,供给扩张就很可怕。

新能源行业今年的一个话题是“消纳”,发出来的电能不能用掉,新能源的消纳难点和挑战在哪儿?目前对光伏和风电的发展来讲,消纳会不会影响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未来要做什么样的技术进步或投资、改进才能解决消纳的问题?

朱玥:为什么大家会关注消纳问题,新能源还没有完全解决稳定性的问题,比如说光伏在中午12点发电量特别大,但是可能下午4、5点太阳落山了,发电量就小下去了。风电可能白天有时候发电量不是很多,但是晚上风大的时候发电量很大,而晚上又是人们用电的低谷期。怎么样平衡新能源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有两个的大判断:

第一,在今年和明年消纳问题还不一定是行业主要矛盾,目前新能源弃风、弃光率还是比较低,但还是要正视,新能源后面量会上的比较快,现在必须要去做一些积极应对和准备。

等到消纳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再做准备已经来不及了,现在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看到国家制定的很大的抽水蓄能的规划,电化学储能也在最近这段时间获得了蓬勃发展,很多地方要求新能源新上的项目配置一定的电化学储能,包括也给了电化学储能一定的政策,让它能有一定的盈利空间。包括我觉得像刚才提到的火电灵活性改造之后,新火电机组的建设,包括像压缩空气、液流储能,我觉得都有比较大的空间。

我自己有一个判断,新型电力系统大家可能一下子想到两个,新能源和电网,没问题,但是新型电力系统最核心最重要的还是电源之间的互相平衡,要做到当风电、光伏大发的时候,有一些能够把抽力降下来,风电、光伏抽力比较小的时候有些电顶上去,这是一个平衡。整体上面来讲,这种灵活性的资源未来在新型电力系统可以说越来越重要,未来我们投资研究的重点,也会围绕这个方向进行展开。

郭晓林:刚才提到消纳,还有很重要的是储能,越来越多新能源的发电设施要求强制配储,海外储能市场非常火爆。从国内来讲,目前储能的商业经济性如何?未来有什么样的政策推动国内储有进一步的发展?

朱玥:目前整个储能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新能源的项目强制配套储能。第二,今年出现新的商业模式叫做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独立电站去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独立的共享储能电站参与市场化收益之后,为电网提供调频调峰的服务会获得相应的对价,内部收益率看到典型项目可以达到8%左右,所以业主投资这个储能电站的积极性正在提升。

今年从5、6月份以来储能的招标量得到提升,中标价格也有所提升。未来我们非常期待和电力市场相关的政策能够持续逐步的完善,使得电力真正成为一个商品。电力在晚上应该比白天高峰用电时候价格便宜,一方面是峰谷电价机制的形式,一方面是调频调峰电价的形成。

由于储能是非常灵活性的资源,能够为并网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说风电光伏大发的时候,电网一旦下指令,储能能够马上把抽力压下来。灵活性的资源非常稀缺,要给予合理的市场化定价。现在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随着市场化因素越来越成为储能发展主导因素,相信国内的储能市场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

郭晓林:电力市场未来市场化对储能至关重要,欧洲是市场化的电力体系,电价每天波动,需求一旺价格上升,储能收益率就很好。国内新能源消纳问题比较严重,后续国家也会有进一步的政策推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

今年关于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话题较热,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很多省市出台了非常积极的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您认为有哪些因素制约海上风电发展?

朱玥:目前海上风电的制约条件有几个:第一是国土资源的占用,比如说占用海岸线、国土资源,设计的协调会非常多。目前来讲整体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海上风电目前成本比较高,2021年年底海上风电正式退出补贴之后,电价从7、8毛钱一下子降到了4毛钱,并网难度也比陆上大得多,包括可能也有电源质量问题。但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好。

一方面比如说刚才提到规划会越来越清晰,各方面有了经验之后,它的协调成本也会下降,对于前期的规划,项目的落地,效率会越来越高。第二方面成本肯定会持续下降,我们国家就是这样,有了量之后,它的很多东西成本就自然而然下来了。所以无论是海上风电大型化也好,包括海上风电的机组成本下降,电缆成本下降都能够带来整体价格的下降。

第三方面并网技术也是持续进步,特别是像我们国家柔性直流输电还是领先全球的,深远海的海上风电发展空间非常大,柔性直流输电的输送这样的并网技术是未来深远海海上风电并网技术的主流,这一块我们也非常有信心。

最重要是大部分沿海省份都是经济发达省份,用电量需求非常大,不太可能一直依靠别的省来支撑。比如说广东常年有三分之一的电来自于云南,现在云南的需求也是很大,产业也发展的很好。广东如果要更大的用电量增长,需要海上风电的建筑,它的海岸线各方面也非常长,空间很大。

郭晓林:海上风电本质上和光伏互补,海上风电的资源集中在东部沿海,光伏发电的资源集中在三北地区,区域互补。新能源各个板块和环节明年整体预期是什么样的增长?您最看好哪些方向?

朱玥:我非常看好新能源,空间比较大,一方面光伏明年上游原材料下行,明年开始会进入非常经典的降价放量模型,行业增长预计40%左右比较快,全球光伏装机和光伏组件生产出货大概会在这个水平。

电动车是消费品,更重要的是车型,新车型的推出会推动销量放量,预计今年电动车大概是在680万辆左右的销量,批发数据、生产数据,明年预计是在950万辆左右,也是40%的增长,全球从1000万辆增长到1400万辆,增速和光伏差不多。

储能明年大概率是翻番空间,空间非常大,今年我们预计全球储能装机(不含通讯的电化学储能),大概在80到100GW时的装机,明年预计接近200GW甚至可能更高。因为它渗透率还非常低。

风电今年装机是50GW左右,预计明年会达到70GW,陆上风电增速并不算太快,但是海上风电增速非常快,海上风电经过去年抢装之后,今年整体装机可能暂告一个段落,但是海上风电目前来讲对于景气度而言,最重要的指标是招标,因为海上风电建设周期相对长一点。但是招标一旦确定,落地概率就比较大,对于产业链拉动概率就比较大,明年的指标增速也会非常快。

整个行业现在可能空间比短期的业绩重要,行业渗透率比较低,空间发展速度比较快,方向就非常好。我从今年开始非常看好储能,这是新能源渗透率最低的方向。同时也看好光伏、电动车、风电行业的新技术渗透。低渗透率向高渗透率结合行业相对快的发展速度,过去孕育了很多伟大的公司。

郭晓林:今年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还保持良好增长,明年假设经济复苏后,新能源的需求会更强。

原因一是行业渗透率很低,二是行业绝对增速很高,能够维持30到40%增长增速的行业是非常罕见的,凤毛麟角。还有一些新技术、细分的结构方向像储能可能渗透率更低,增长速度更快。尤其在大会指引之下,新能源行业未来依然是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我们依然坚定看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投资机会。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常靖蕾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2022-11-29/doc-imqmmthc6409682.s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