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经历岁末年初的压力后,经济运行好转可期
2022年,国内经济运行在4月份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岁末年初疫情影响下经济运行再次面临压力。从具体经济指标来看:
01
4月受疫情冲击,PMI触及年内低点47.4,后有所恢复;四季度以来, PMI再度下降,10-11月连续低于临界值;
02
年内社融增速有所修复,2022年1-11月,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0.4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5.27%,较去年同期有所修复,但下半年以来新增社融累计增速逐渐走弱,反映社会预期和信心仍然较弱;
03
受两轮疫情冲击影响,工业增加值先于4月跌入负值区间至-2.9%,四季度以来再次呈现下行态势;地产投资全年均处于负值区间,基建投资下半年加大发力,制造业投资持续保持较好动能,2022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3%,高于去年同期。另外受疫情反复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季度以来再现回落。岁末年初疫情高峰阶段,经济运行压力再现。
海外方面,全球通胀高位运行,发达经济体通胀粘性较强,收紧货币政策的取向仍可能延续,海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带来我国外需下行压力。2022年10月以来,出口增速连续两个月处于负值区间。展望2023年,“高通胀+高利率”背景下,外需衰退趋势或将延续,我国出口下行压力可能也会继续。但考虑到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条件较为充足,外需下滑内需补,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趋势或将延续。
2023年经济增长在消费、投资领域均有亮点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稳中求进,政策重心将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的信号。从过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成“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会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以提振信心、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好转。会议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部署产业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自强自立。整体来看,2023年经济增长在消费、投资领域都有亮点。
消费方面,部署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突出消费的优先发力点集中在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领域。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消费场景受限,消费意愿走弱,后续随着疫情平稳后,消费内生动能恢复,叠加多渠道、多方式支持消费的政策将继续出台,2023年消费恢复可期,将成为经济修复重要支撑。
投资方面,“十四五”规划及二十大报告已经指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部署扩大内需、产业安全发展、科技自强自立。提出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同时疫情影响减弱后,实物工作量的落实也有更好的基础,2023年投资发力并显现效果也值得期待。
宏观政策:
稳增长加力提效,政策或更加积极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形势提出“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同时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货币政策方面,强调精准有力。2022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灵活适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将进一步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会大水漫灌,但结构性政策将精准发力,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方面,强调加力提效。2022年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3%,下降趋势减缓;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2%,保持平稳。政府性基金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1.5%,受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较为明显。预期2023年财政政策将更为积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将获得更多财政支持。
图一: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是投资拉动主要动能

图二:疫情平稳后,消费动能或将恢复

市场策略:
权益资产价值有望重估,稳增长将成为重要主线
前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市场连续两年风险溢价抬升。展望2023年,随着风险因素的缓解和经济复苏的支撑,市场的信心有望回归,风险偏好将有所提升。市场或将逐渐走出存量博弈格局,估值低位的权益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板块配置方面,预计2023年内需将强于外需,中下游将优于上游,稳增长将成为重要主线。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息来看,自上而下可重点关注“促消费”、“保交楼”和“保安全”这三方面机会:
01
“促消费”相关的消费板块:会议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疫情高峰过后,消费有望成为2023年政策扶持的重点和稳增长的核心。
02
“保交楼”相关的地产竣工链:会议强调房地产平稳发展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而保交楼是房地产行业回暖的前置条件。
03
“保安全”相关的自主可控板块:产业政策强调发展与安全并举,产业安全将成为明年政策重点扶持方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1-03/doc-imxyxiii58934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