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逐渐回暖,A股已是春意盎然,暖风拂面。相信各位投资者也跟我们一样,做好准备迎接权益投资的春天。
配合市场日渐高涨的情绪,我们推出了《从这起投》栏目,从多个角度拆解权益市场。
今天,我们邀请了浦银安盛基金投资经理刘浩,从专业投资者的角度为我们分享,如何从数据中看市场。
主讲嘉宾
Q
您作为专业投资经理,一定经常与数字打交道。
在投资中,您会经常关注到哪些数字?
A
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每天都会接触到数字或者说数据,宏观和微观的数据都会有触及。宏观方面的,比如经济数据、市场流动性;微观层面包括企业的盈利、现金流状况、估值水平等等。我们更关注这些数据的边际变化和结构,比如宏观方面社融数据的结构,GDP和CPI的边际变化,微观方面的企业盈利结构等等。我们会做出一些预判,这些预判会体现到我们的持仓上去。
Q
当前宏观经济是怎样的水平?
A
我认为目前经济是复苏进行中。今年大家对经济复苏有比较强的预期,也得益于政策持续发力。去年年底疫情管控结束以来,疫情快速过峰,使得今年春节我们正常过节,这是三年来的第一次。从过年来看,咱们的出行和消费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加上年初贷款增速表现超预期,都增强了我们对今年经济恢复的信心。
当然,实体部门尤其是私营部门的修复以及资产负债表重新扩张还需要时间,复苏初期应该还是以国有部门的投资扩张来展开。
Q
以上结论是通过哪些数据得出的呢?
A
反映经济状况的数据很多,包括像GDP增速、失业率、工业增加值、投资增速、进出口数据、通货膨胀等等,都是日常我们会关注的。GDP增速代表的是整体经济增长的速度,PMI则是表示经济是否处于扩张状态。
我们其实更关注这些数据表征的影响,包括对业绩增速的影响、对估值水平的影响。简单举例,投资增速上升趋势中,对上游行业利润有利,利率降低,对成长型行业估值水平提升有利。
Q
目前您最关注的数据是什么呢?
A
GDP、PMI、CPI、PPI这几个数据仍然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1
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它的增速代表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相较于GDP本身,我们更关注它同比、环比的变化,相较于前一个区间段的增速是怎么样的。同时我们也知道,GDP包括投资、外贸和消费三架马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成长型的经济体来说,三架马车之间的相对比例的消涨也是非常重要的宏观指标。
从去年以来,我们其实一直面临着外贸从高点逐渐下滑的过程,外需出现一定的疲软。今年我们觉得经济的一个重大看点,还是消费的修复和增长。此外在投资方面,由于房地产调控,基建、房地产近几年整体增速不佳,我们需要关注房地产托底的情况。
2
PMI采购经理指数通常也是用来表征经济是否处于扩张状态中,它主要包括一些企业活动,比如订单、存货、企业出厂价、工资等等。PMI数据通常以50为基准,超过50的话我们认经济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通常被认为是经济收缩状态,那么我们目前还处于略扩张状态。
3
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是生产价格指数。CPI可以简单认为是我国居民的生活成本,PPI更多的企业出厂价格,表征企业的盈利状态。当企业成本逐渐上升时,一定程度上也会向居民消费传导。国内的CPI主要受食品板块的影响更大,因为我国的制造业面向全球、产能较大,普通产品对于CPI的影响力较小。去年我国整体PPI处于下滑状态,甚至呈现负值,长期来看对于CPI向上的推动力是不足的。
Q
权益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有多大?
A
这个是我们都很关心的事情。其实短期来看,经济现实的好坏和权益市场表现并不同步。近几年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2018年经济整体表现不差,但由于中美冲突问题等原因,2018年全年走熊。比如2020年初疫情后虽然经济不佳,但反而走出了一轮牛市。当然,当我们拉长周期,以十年及以上的维度来看,权益市场是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只是需要加上时间作定语。
Q
流动性现在大概是什么水平?
还会宽松多久?
A
2022年以来央行就在释放流动性。目前我们认为权益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流动性整体还处于宽松状态,从年初以来的A股走势以及信用债走势都可以佐证这个判断。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态以及政策预期,整体宽松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等待宏观经济企稳的确认。在经济正式企稳前,应该不会看到政策转向的信号。
Q
展望未来,如何看待今年市场?
A
整体来看,对于今年权益市场和国内经济,目前我们都保持乐观的态度,目前的结构性行情应该能得到延续。我们相信今年国内经济能够企稳回升,在各项刺激政策发力之下,今年内需增长有望弥补外需不振的影响,相信在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方向上,会体现得更加突出。对上市公司而言,今年的业绩成长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居安思危的话,我们还需要关注经济修复的节奏,以及国内通胀水平提升的情况,海外经济何时见底回升等等,这些因素会对权益市场走势带来扰动。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中提供的意见与评述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的任何操作建议或推荐,依据本资料相关信息进行投资或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本资料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对所述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减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承诺将本着诚信严谨的原则,勤勉尽责地管理基金资产,但并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如需购买基金,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材料中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且具有时效性,仅供参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23-02-17/doc-imyfziqt59398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