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
自2019年以来,股市行情虽然中途历经了大起大落,但整体趋势上看,涨幅实在不小。股市的火爆也吸引了很多新投资者入局,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就是隔壁几家IT公司的人都在电梯间风生水起地谈论股票。
但俗话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新进投资者在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增值和喜悦心情时,一定要明白,股票投资中的坑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一个,踩到一个就是财富和心情的双重折磨。
想要避开这些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轻易去尝试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或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一定要有一个对市场和自己的清醒认识。我们不是说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或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这种方法无效,而是指大部分投资人都很难做到。为什么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下文我们详细做了分解。
既然不要轻易去尝试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或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那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股票投资呢?我们认为答案就是老生常谈的价值投资。
如何做到真正的价值投资,具体到实际操作上该怎么做,我们也结合我们自己的操作和原则,在下文大致做了一个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正文
由于现在身边的朋友对股市关注度越来越高,直接开户炒股的也不少,所以有必要聊一下炒股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就是不要轻易去尝试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或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
初接触股票的新手面对满屏幕花花绿绿的走势线条、数据指标,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神秘感和探索欲甚至挑战欲望,心底里也难免萌生一点希望能征服这个很多人都功败垂成的领域的想法。尤其当看到一些人对着屏幕上这些走势和数据侃侃而谈、妙语连珠时,很多初涉股票的人都有一些敬佩之心,跃跃欲试,恨不得自己能够马上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与玄机,然后投入实战,低买高卖。
还有一些朋友则是一开始就对这些东西不感冒,但是对所谓的“身边的朋友/高人/上市公司高管/操盘手/专家”无意间流传出来的“内幕消息”则是心心念念,大有一种“这个消息属于重大内幕消息,而且我是提前得知的少数几个人之一”的优越感,煞有介事。
但是我入市数年以来,见过很多包括上述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投资者,无论是否新手,都并未取得傲人的成绩,而且大部分都已经被深套。看样子,钻研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抑或是听信“重大内幕消息”做出的投资决定,都没有取得大部分散户想象中的成绩。
在正式做出股票投资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对市场和自己的清醒认识,即“你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先知道信息的,更不是最有钱的”。在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们再回头看所谓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和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这2种做法,就会发现其中的症结所在。
技术分析,其实就是建立在价格和成交量这2个核心基础条件上的。
几乎所有技术指标的计算公式,都离不开这2个核心因子。敏感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无论是价格也好,还是成交量也好,这2个核心基础条件,都直接和钱挂钩。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有资金优势,就可以通过影响价格和成交量,进而去影响相关的技术指标,从而给大部分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投资者的判断带来干扰和误导。同时,技术指标作为一个已出现上百年的体系,早已被无数高智商、高天赋人群研究了个底朝天。目前绝大部分的技术指标都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所作出的调整和修改。但百年来,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依靠技术指标进行短线操作的成功投资者屈指可数,甚至虚无缥缈。众多短线投资者所追捧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主角利弗莫尔,虽然一度笑傲股市,可最后还是难以善终。
技术分析的升级玩法,量化投资也是如出一辙。曾经辉煌一时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虽然汇聚了当时的顶尖金融和数学天才,也一度睥睨群雄,但还是功败垂成。目前几乎所有的量化投资机构,虽然都不承认自己为技术分析,但他们开发出的复杂数学和金融模型,其逻辑基础事实上和绝大多数技术指标相去不远。当他们开发出一个目前暂时有效且回溯历史也有效的模型和策略后,他们无一不面临着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一样的尴尬境遇,即并不知道自己的模型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失效。但一旦失效就是灾难性的。
可见,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是最聪明、最有钱的”这一个事实时,就能意识到基于技术分析进行短线买卖的整个投资逻辑都不是完全严谨和牢靠的。
技术分析尚有一些理论作为支撑,小道消息则完全类似于一个空中楼阁。
因为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小道消息其实存在几个逻辑断链,即“消息是否真实尚不可知”、“消息对行业和公司的具体影响难以预计”、“市场是否认可该消息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无法预料”。这几个逻辑断链也正好与前述的认识一一对应。“消息是否真实尚不可知”对应“你不是最先知道信息的”;“消息对行业和公司的具体影响难以预计”对应“你不是最聪明的”;“市场是否认可该消息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无法预料”对应“你不是最有钱的”。
为了便于直观理解一个真正的“内幕消息”是如何在市场上发酵并作为股价催化剂的,我们举例说明。假设有一家公司获得了某政府部门的独家巨额订单为内幕消息。首先能接触到这个消息的圈子不会大,涉及到政府部门高层领导、企业高层领导、相关核心人员等。随后,这个消息经由上述人员小范围传播,因为社交圈和人脉圈,能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也都是非富即贵。到了这一阶段,一些大机构也早已动员研究员首先对这一消息进行核实,核实后会加班加点通过各种方式与相关人员接触有偿获得相关数据,然后测算独家巨额订单对该公司业绩的实际影响。如果影响较大,稳健的大资金就会做好操作计划,长期参与;如果影响较小,部分激进的大资金也许不会浪费这一机会,事先拟定好股票买卖计划,做一波短炒;但如果这些资金连短炒的想法也没有,那这个消息最终就不会掀起多大风浪。
这完整一个过程,绝大部分散户都是完全不知情的。只有在股价开始异动的时候,部分比较敏感的投资者可能猜测到公司有重大事件发生,但具体是什么,仍然会一头雾水。
我们直观地过了一遍真正的“内幕消息”传播发酵的过程后,再反思之前听说的所谓“内幕消息”,结合3个清醒认识,就会发现几个问题。当我们再次遇到“内幕消息”时,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给你传达“内幕消息”的人是谁?是否靠谱?他的人脉圈子如何?能否接触到相关高层和核心人员?能否探听大型机构内部策略?思考了这几个问题后,答案如果偏消极,那么显然这个“内幕消息”只是市场上烂大街的不靠谱“内幕”;如果相关公司股价前期涨幅很大,那么这个“内幕消息”也早已被传述了百八十遍了。
既然不要轻易去尝试基于技术分析的短线买卖或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那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股票投资呢?答案就是老生常谈的价值投资。
如何做到真正的价值投资,具体到实际操作上该怎么做,我们也一直在探索。
目前来看,我们实际操作中主要分为5步。
第1步就是初步筛选股票。我们将股票分为偏成长型和偏价值型,从中筛选时,思路也略有不同。
在筛选偏成长型股票时,我们参考了市值和市盈率2个最重要的指标。我们将市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同时配合以不高于30倍的市盈率。将市值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是因为我们认为,想要挖掘出未来的万亿市值巨头,就需要从现在的千亿级别公司里找;想要挖掘出未来的千亿市值龙头,就需要从现在的百亿级别公司里找。其中的逻辑就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里,无论是否具备高成长性,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都是在持续提升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已经提前抢夺到可观市占率,初步形成规模效应的公司,会持续受益于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在筛选偏价值型股票时,我们除了参考市盈率外(仍然是不高于30倍),还非常看重股息率。我们认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在明显进入成熟期后,如果同时具备持续稳定的盈利和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那么就会优先选择回报股东,稳定高额分红。此时,这家公司的价值所在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自由现金流贴现值。
无论是筛选偏成长型股票还是偏价值型股票,我们都非常重视市盈率这个指标。因为低市盈率虽然并不意味着价值被真正的低估,但他就像一个守卫者,将那些大概率处于高估状态的公司挡在门外,最大程度地将极有可能处于低估状态的公司收入囊中,供我们做进一步的价值判断。
第2步就是初步的财务排雷。这一步主要是我们通过一些组合指标和重要会计科目,初步判断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可疑。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初步分析时就有匪夷所思的地方,那么这家公司也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因为研究一家公司无论如何详细,如何深入,只要忽略了财务数据,就如空中楼阁。一旦财务出现问题,那么之前所有的研究和付出都付之一炬,一文不值。所以,我们把财务把关放在研究的第1步。在这一步,我们大致上会看看这家公司的业务是否稳定,盈利是否稳定,资产负债率如何,应收款如何,现金流是否充沛等等。
第3步就是初步分析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一家公司初步通过我们的财务关,我们就会比较感兴趣,好奇这家公司是如何做到能在财务方面符合我们比较严苛的筛选条件的。我们会大致看一下他的主营业务,并尝试去理解这些业务,看看这些业务是简单还是复杂。如果业务过于复杂,我们也会放弃,因为一家公司若业务极为复杂,超出我们的理解范畴,那么我们后续对其的分析也会失去把控力。然后,我们会看看这家公司的客户都是谁,2B还是2C,客户是否过于集中,客户的需求是否持续。进一步的,我们会考察其商业模式,看公司是如何维护客户,保持业务持续开展的。
第4步就是深度研究公司的财务和商业模式并对其进行估值。
因为第2步的财务排雷和第3步的商业模式分析我们只是做了一个大概,还远未达到能评估其价值的地步。所以我们会在之前步骤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公司的年报、仔细看公司的每一个会计科目和注释,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或可疑信息,梳理清楚3大财务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
随着对公司的年报进行了摸排式分析,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深挖公司的业务和商业模式,确保公司的实际业务运营能与公司的财务现状及变化比较好地匹配起来,以便我们对公司的整体能有一个比较详实地认识,进而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我们会基于对公司的了解与分析,一方面预测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比如营收增速如何,是放缓还是稳定抑或是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这一期间的利润率及其他财务状况会如何变化,尤其是关注其自由现金流和资本开支;另一方面我们会从永续经营的角度对公司的发展有一个认知,确保这家公司所处行业的未来远景,是持续保持高成长,还是步入成熟期,甚至于是夕阳产业乃至于消亡。当确定好短期5-10年的自由现金流趋势以及相关资本开支,以及长远来看的永续增长率,再确定一个合适的贴现率后,我们就能大致给这家公司给出一个估值了。
第5步就是具体的仓位配置和买卖了。
首先是整体配置,我们会在战略配置不变的大框架下于不同时点灵活调整部分仓位,比如在某一时间段发现可以在价值的基础上专注于挖掘私有化概念,则会将不超10%的仓位用于配置所挖掘的相关公司(若有的话)。
此外,我们还会根据不同公司的价值和价格间的差异,进一步分配仓位。比如在确保公司质量的基础上,越低估的公司仓位可更大些;公司的基本面尚未好转,但股价上涨导致估值方面已合理回归的,仓位可以适当降低一些;若公司的基本面表现持续优异,尽管股价上涨但估值仍持续处于低估状态的,则一直持有不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对极个别优秀的公司仓位限制做出适当放宽。
不过,在研究完一家公司并做出买入操作后,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就此结束了。后续我们还会紧密跟踪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和上市公司及相关业内人士保持沟通。一旦出现超预期变化,我们还会对公司的预测和估值做出调整,并服务于后续的操作计划。
以上5步只是对我们的研究流程的一个简要概括。具体过程中,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情况。
综上,价值投资是一个进入门槛低但实现门槛高的方法体系。进入门槛低是因为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就可以去尝试,不存在非外力因素的限制;实现门槛高则是因为虽然在从事价值投资的人多,但依靠价值投资取得长期可观回报率的人不多。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只是取得长期可观回报率的人不多,取得长期稳定回报率的则大有人在。也就是说,相较于传说级别的技术分析短线高手和虚无缥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内幕玩家,依靠价值投资稳定盈利的投资者则并不是那么罕见。这其实也侧面证明了价值投资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价值投资不难,相反,价值投资在智力、智慧、性格、人性等方面远高于技术分析等其他方法体系。
智力上,价值投资者不仅只看低估值,还需要自行理解各个行业和公司的前景、商业模式、财务,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业内交流、多渠道调查等方法辨明真价值与价值陷阱,过程中对脑力的消耗较大。性格上,价值投资对投资者的要求尤其重要。
事实上,性格是一个人价值投资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者,需要做到坚韧而决绝。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脑力和体力的苦力活,如果做不到坚忍不拔就会很容易放弃;在确定出相关公司的价值后,也往往会长时间面临着市场的不认可和周围人的怀疑,如果不坚定就很容易动摇,扰乱自己的操作计划甚至整个投资体系;在明显发现自己犯错后,如果不果断采取措施而犹豫不决,则错误也只会越积越大,严重的话会让自己怀疑最根基的投资理念,最后陷入迷茫。
至于智慧和人性方面,则更偏向于宏观层面和哲学层面,真正能达到这一层的投资者不多(也就是能依靠价值投资取得长期可观回报率的投资者)。很难想象到了这一层级的人究竟是何种状态,但想必长年累月所沉淀下来的厚重智慧和对人性深层次的洞察和理解,让他们开启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各个行业及公司的发展,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变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原文链接: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zqgd/2023-08-22/doc-imzhzmfn4874673.shtml